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快速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内各个院校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景,今天介绍的是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87万册。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0739人、国际学生5596人、教职工9674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LDsports乐动体育。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简称“生工食品学院”)由四校合并后的浙江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和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设有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营养2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建有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智能农业装备等5个研究所,建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农业机械化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IFT国际认证。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浙江大学高峰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序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浙江大学优势特色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序列。
学院现有教职工186人,具有教授职称人员36人、副教授职称人员20人,“百人计划”研究员14人,特聘研究员1人,特聘副研究员5人。研究生导师8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64人。
学院拥有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植物食品加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设施水产养殖工程与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等3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设施农业装备与智能调控创新团队、智能化农业装备创新团队等2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建有智能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环境工程与智能化设备、农产品产后处理、农产品产地处理装备、光谱检测等4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浙江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南方果蔬保鲜技术集成科研基地,以及健康食品制造与品质控制和农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2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十二五”以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课题)98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LDsports乐动体育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190余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6.69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发表SCI论文1830余篇,其中TOP期刊论文180余篇、五年平均影响因子10.0以上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00余项,其中授权国际专利10件。
学院一贯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将对接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作为学院和学科发展的标杆与重点,不断开拓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办学影响日益扩大。学院与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普渡大学、马里兰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农业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拿大农业部、爱尔兰农业部等国际知名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每年接待考察访问及讲座授课的境外专家、学者及交流团100人次以上,举办外专讲座,开设全英文课程。聘任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为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求是讲座教授、兼任教授等。学院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在院留学生已达49人。每年赴国(境)外开展学术访问、合作研究、课程学习、暑期交流、联合培养、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参加国际设计竞赛的师生在200人次以上。学院大力推进本科生、研究生3个月及以上深度国际交流,选派优秀学生赴伙伴院校开展“3+2”、“3+1”、“2+2”联合培养。学生海外交流成果丰硕,已连续数年在国际会议、大学生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奖。鼓励教师到国际期刊、学术组织任职,教师在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10余个国家的30余个国际学术刊物担任任主编、联合主编、客座主编、编委等,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国际水协会、亚太临床营养学会等相关学科领域内重要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均有学院教师。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1940年西迁贵州办学农产制造专业,于1985年浙江农业大学复建食品科技系,1998年四校合并,更名为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是农业部和浙江省重点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食品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在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A-,在2021年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五。2019年本专业再次成功获得美国IFT的专业认证,体现了本专业建设水平在国际上的认可。
学科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学科现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9人、“ 百人计划 ” 研究员5人、特聘研究员系列4人,高级职称的导师占比100%,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97%LDsports乐动体育,其中国家级人才和国家级青年人才12人次,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研究队伍。在食品加工工程、食品智能制造、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及食品品质与安全等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
设有智能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南方果蔬保鲜技术集成科研基地、浙江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健康食品制造与品质控制国际合作基地、浙江省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国家果蔬加工技术分中心、亚太临床营养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联合)、浙江省黄酒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联合)、杭州市食品(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等机构。
学科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等要求,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本学科坚持“宽基础、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本/研比达到1:1,实现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的结构性转变。非常重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与UC Davis共建“985”食品资源利用与安全方向,与UIUC、Cornell大学等建立了本科生交流合作关系。瞄准食品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依托浙江大学学科交叉条件和人才优势,以精准营养研究为基础、以精细和绿色食品加工技术开发为核心、以智能装备配套为保证,集成技术研发、工程化中试、生产验证、技术转化和辐射等功能,实现产学研共赢。利用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杜邦食品创新创意大赛、Food Quiz Bowl、美国大杏仁杯等各类全国性食品创新创意大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与认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打开学生思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专业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的创新创业项目,2016-2020年间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0项。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围绕食品加工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绿色制造,以先进工程设计方法和新型技术装备研发为重点,开展食品加工优化设计及智能控制、非热加工新型技术装备研究、食品多元化/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利用等方向的研究,阐明多尺度传质传热、品质风味调控、食品组分互作与品质形LDsports乐动体育成、高效重组与构效关系等机理及调控机制,重点在高效提取分离、资源全利用和品质提升、功能组分复配与梯度化资源利用、最小化和稳态化加工、传统食品工业化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
围绕人群营养与遗传、慢性代谢性疾病、人体衰老的关系,针对食品原料及其重要的营养功能成分与有害成分,挖掘新的功能成分及其功效作用与机理,开展食物营养与代谢性疾病、食物营养与人体衰老、食品组学和分子营养学等方向的研究。阐明食品营养功能成分对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健康效益,开发健康食品绿色制造技术,重点在食品原料营养功能的挖掘与评价、评价技术创新与标准规范、营养功能成分健康作用评价、健康食品创制等方向开展研究。
围绕食品物流保鲜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创制,以“安全、减损、提质”为目标,重点开展果蔬定向代谢相关调控、果蔬品质劣变生物学、食品化学污染物的变化相关机制研究,借助高蓄能密度材料、果蔬冷链专用系列相变蓄冷剂、精准生物抑菌等方向研究及纳米改性包装膜等采后保鲜手段,突破纳米雾化、界面自组装和可控缓释等精准物流保鲜核心技术;基于核酸扩增、微纳技术、微流控技术,开展可视化生物传感器研发,创建便携式分析仪器,实现微生物即时快速检测。
围绕食品及其功能食品配料或营养素的生物制造及食品的生物合成,以先进细胞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及细胞工厂创制为重点,开展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的生物制造、乳酸菌细胞资源及肠道健康、传统酿造食品加工生物菌剂的仿生合成、大宗食品元件和稀有植物营养素的合成生物学理论与细胞工厂制造方法,重点在乳酸菌细胞工厂的高效创制及健康干预机理、细胞培养肉及人造食品的合成生物学基础与装备等领域深入开展研究。
刘东红,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院长。国家LDsports乐动体育“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151重点人才。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兼任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果蔬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为国际食品工程联盟(IAFE)中国代表,ISO TC313工作组成员,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编委。
主要从事食品工程技术领域的模拟、优化、质量安全监控以及新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应用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项目课题。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140 篇,EI收录50余篇,ESI高引论文6 篇,H因子38(Web of Science),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撰写英文专著2 本,中文专著3 本;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 项。
本学科已与国际同类著名学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定期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伊利诺斯大学、德甲柏林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教授来本学科讲学访问或合作研究。近五年主办/承办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3场,接待来自境外知名高等院校或学术机构的专家LDsports乐动体育、学者及交流访问团在100人次以上,进一步扩大了食品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赴国(境)外交流、访问或进修、学习的教师、学生400人次左右,其中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联合培养等近100人次,博士生出国交流率高达100%。
近5年全球Top20高校深造达25人次,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宁波和西宁成功召开前两届“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于2021年9月18-19日在河南郑州共同举办“2021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
扫一扫关注QY球友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