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学术排名机构ScholarGPS发布了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榜单显示,以“终身”为统计周期,在“食品工程”、“食品工业”、“食品安全”、“高光谱成像”和“成像技术”5个领域中,欧洲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大文教授均名列榜首。此外,在“食品科学与技术”这一综合性学科的全球排名中,孙大文院士也进入了前三位。
据了解,ScholarGPS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利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数据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率(发表论文数量)、质量(被引次数)和影响力(h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全球超过3000万学者和12万家机构在14个主要领域、177个学科以及超过35万个专业方向上的表现进行排名。ScholarGPS数据库涵盖了超过2亿篇出版物和30亿次引用,是国际认可的首个完全量化的权威学术排名机构。
孙大文院士是欧洲历史上唯一的华侨华人“六院院士”,包括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波兰科学院、国际食品科学院、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和国际制冷科学院。先后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冷冻研究奖”、食品工程“终身成就奖”、“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CIGR)荣誉主席”等多项重大国际奖项。2011年,他创办了华南理工大学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发展迅速,现已拥有包括广东省农产品智能冷链物流装备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冷链食品智能感知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现代食品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州市农产品智能感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同时,还建立了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农产品无损检测及精深加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食品智能质控与过程技术装备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广东省农产品保鲜物流共性技术创新团队,广东省农产品品质智能感知与精准控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4个省(厅)级研究平台,为食品工程领域的学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截至2025年1月,孙大文院士在世界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了1300多篇论文,其中,以孙大文院士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超过800篇,专著17部,Web of Science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28,Google Scholar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65。他在高光谱成像LDsports乐动体育、计算机视觉、真空冷却、超声波辅助冷冻和CFD模拟等方面的论文已经成为其他研究者的经典参考文献。此外,孙大文院士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十年荣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并位居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排名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的三百多位学者名单的第一位。特别是,以孙大文院士作为通讯作者,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检索到的文章中,共有407篇是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其中高被引论文40篇,JCR一区论文350篇,影响因子大于6的289篇。高被引论文数占华南理工大学全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比例分别为7%和42%。其中2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唯一入选的两篇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入选农学“双一流”以及食品学科专业的全球领先排名做出了主要贡献。此外,从2019年至2024年,他共为华南理工大学培养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1人次,进一步巩固了其所在团队在全球食品科学领域的影响力。
孙大文院士在食品工程、成像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卓越排名,标志着其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力的再次巅峰,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卓越贡献。
孙大文(Da-Wen Sun),男,广东省潮州人,欧洲历史上唯一的华侨华人“六院院士”,中国致公党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特邀海外列席代表和海外列席组召集人(2012)。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Royal Irish Academy)院士,波兰科学院(Polska Akademia Nauk)外籍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IAFLDsports乐动体育oST)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iAABE)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施普林格国际著名期刊《食品与生物加工技术》(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创刊者和主编(2008年创刊时即被SCI收录,第二年进入SCI一区,现影响因子=5.3)、泰勒弗朗西斯集团《现代食品工程》 (Contemporary Food Engineering) 系列丛书创始主编、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CIGR)主席(2013-2014)和荣誉主席、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iAABE)创院院长。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智能冷链物流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冷链食品智能感知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现代食品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广州市农产品智能感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食品智能质控与过程技术装备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主任、广东省现代农业(农产品无损检测及精深加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品质智能感知与精准控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保鲜物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CD)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终身教授。
荣获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CIGR)杰出奖,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国际食品保护协会“冷冻食品基金会冷冻研究奖”,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终身成就奖,“CIGR荣誉主席”等多项国际大奖。
在世界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了1300多篇论文,其中,以通信作者发表并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超过800篇,出版专著17部,Web of Science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28,SCOPUS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41,Google Scholar 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66。特别是在高光谱成像、计算机视觉、真空冷却、超声波辅助冷冻和CFD模拟等方面的论文已经成LDsports乐动体育为其他研究者的经典参考文献。71篇论文入选ESI农学“高被引论文”,全球排名第一位(2020.01)。2015年至2024年连续十年荣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并位居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排名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的三百多位学者名单的第一位。
2011年底起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以来,迄今为止(2025年01月)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可以检索到的文章中,共有407篇是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其中高被引论文40篇,JCR一区论文350篇,影响因子大于6的289篇。高被引论文数占华南理工大学全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比例分别为7%和42%。其中2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唯一入选的两篇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入选农学“双一流”以及食品学科专业的全球领先排名做出了主要贡献LDsports乐动体育。
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西部合作重大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教育厅等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四十多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9件(其中第一发明人专利69件),美英日等发明专利10件,申请国际PCT专利9项。2019年至2024年共为华南理工大学培养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1人次。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为深入探讨未来食品在大食物观框架下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药学与食品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国 四川 成都召开。
扫一扫关注QY球友会官网